硫酸废气处理方案及排放标准
一、废气处理方案
物理方法
通过吸附装置(如喷淋塔、填料塔)对废气中的硫氧化物、硫酸雾等污染物进行吸附分离,常用活性炭或分子筛作为吸附剂。
采用干法排渣或气流输送工艺,减少粉尘逸散。
化学方法
中和法:利用碱性物质(如氢氧化钠、消石灰)中和硫酸雾,生成硫酸盐沉淀
生物方法
利用特定微生物代谢分解废气中的硫化物,适用于低浓度废气处理。
工艺优化
优先采用酸洗净化工艺,减少废水产生。
推广低温位热能回收技术,提高能源利用率。
二、排放标准
尾气排放限值
二氧化硫(SO₂):新建企业执行一级标准,现有企业执行二级标准;排放浓度需符合地方或国家标准(如《硫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》)。
硫酸雾:浓度限值根据生产工艺差异设定,冶炼烟气制酸需单独执行严格标准。
颗粒物:需采取密闭措施,减少无组织排放。
废水排放限值
含砷及重金属废水需单独处理,禁止稀释混合;冷却水循环利用率不低于90%。
硫酸厂废水经中和处理后,硫酸钙沉淀可用于建材生产。
其他要求
排放口位置需远离集中取水点,烟囱高度符合大气扩散要求。
重点区域执行特别排放限值,严控二氧化硫、硫酸雾总量。
三、污染控制规范
废硫酸利用处置需遵循《废硫酸利用处置污染控制技术规范》(HJ 1335—2023),涵盖贮存、转移、利用全过程的污染控制要求。
企业需定期监测污染物排放数据,确保达标并逐步减排。
以上方案及标准综合了物理、化学、生物技术及政策规范要求,兼顾环境效益与资源化利用目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