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能源行业有电池厂、光伏板厂、新材料等行业,行业里面的废气相对来说比较好处理,比如光伏组件封装的 EVA 胶膜挥发物、锂电池电极涂布的 NMP 溶剂蒸汽等废气。
某锂电池生产基地采用 “冷凝回收 + 活性炭吸附 + 催化燃烧” 的组合工艺,不仅实现 NMP 回收率超 90%,更将 VOCs 排放浓度从 500mg/m³ 降至 15mg/m³,年节约有机溶剂成本 300 万元。
新能源废气具有显著的行业特征:
成分复杂性:光伏生产含硅烷(SiH₄)、氢氟酸(HF),锂电池释放 NMP、碳酸二甲酯(DMC),氢氟酸的腐蚀性对设备材料提出严苛要求。
工况特殊性:锂电池注液车间废气湿度常>80%,传统吸附材料易失效;光伏镀膜工序废气温度高达 200℃,需耐高温处理技术。
法规前瞻性:《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(2021-2035 年)》要求 2025 年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率达 70%,废气处理需同步考虑资源回收。
行业新需求
NMP(N-甲基吡咯烷酮)回收是锂电涂布工序核心环节,传统冷凝法回收率仅60%,且存在爆炸风险(闪点91℃)。
技术亮点
三级冷凝+分子筛吸附:-15℃深冷阶段将NMP回收率提升至98.5%,纯度达99.9%
防爆设计:塔体设置6个爆破片,泄爆压力0.15MPa(符合GB/T15605-2023)
余热利用:将80℃尾气接入RTO蓄热系统,年节省天然气1.2万立方
经济效益
江苏某动力电池企业应用案例:
NMP年回收价值增加580万元
设备投资回收期缩短至1.8年
通过欧盟CE-ATEX防爆认证
九丰行业实践的典型案例
锂电池行业:江苏徐州某动力电池厂采用 “冷凝回收 + 活性炭吸附 + RTO 焚烧” 工艺,NMP 回收率达 92%,焚烧产生的余热用于车间供暖,年节约天然气消耗 200 万立方米。
光伏行业:常州武进区某组件企业针对硅烷废气,部署 “膜分离 + 催化燃烧” 系统,硅烷回收率超 95%,燃烧尾气中的热能用于硅片清洗工序,综合能效提升 25%。
氢能领域:安徽芜湖制氢厂在电解槽废气处理中,采用 “碱洗喷淋 + 钯膜分离” 技术,将氢气纯度从 99.5% 提升至 99.999%,同时去除 99% 的酸性气体。
新能源行业废气我公司已经掌握成熟的方案和较多的成功案例,欢迎全国各地的行内人士咨询、讨论。